木匠老张的诚信秤:一个让全村人敬重的小故事
在湘西一个叫青溪村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德旺。村里人都爱称他"张秤杆",因为他做木工活从不用现代卷尺,总用祖传的枣木秤来量尺寸。这把三尺长的老秤已经传了五代,秤星磨得发亮,秤砣上还刻着"公平正直"四个小字。
那是2018年的梅雨季,村主任带了个穿西装的外地人来找老张。"这是省城来的周老板,想订五十套仿古家具。"周老板摸着黄花梨样品连连称赞:"张师傅的手艺比厂里机器做的还精细!"
老张蹲在屋檐下抽完一袋旱烟,突然摇头:"这批料子不能接。"他指着木材横截面:"您看这纹理,说是黄花梨其实是越南酸枝,市价差着七八倍哩。"周老板脸色顿时变了。
事后村主任埋怨他死脑筋,老张却把秤杆往地上一杵:"我爷爷当年给红军修枪托,敌人用金条买手艺他都没接!这把秤称的是木头,更是良心!"
第二年发洪水,老张连夜用这批"假黄花梨"做了三十艘救生筏。当他划着筏子救出第七户人家时,绑筏子的麻绳突然崩断。眼看筏子要散架,岸上突然甩来十几条腰带——周老板带着施工队赶来了。
后来村里立了块"诚信碑",碑文就刻着老秤上的那句话。如今游客们总爱摸一摸碑角,据说能沾上好运道。而那把老秤静静挂在村委会墙上,每逢换届选举,新干部都要对着秤杆宣誓哩。
去年冬天我去拜访时,发现老张正在教孩子们认秤星。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秤杆上,那些古老的刻度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喊:"张爷爷,秤砣下面还刻着字!"老人眯起眼睛笑了:"那是太爷爷留的话——秤可以称轻重,人心称不得。"
现在青溪村出了名,连央视都来拍过纪录片。但老张还是老样子,每天清晨都要用袖子擦一遍秤杆。有次我见他盯着秤星发呆,原来是在给城里博物馆写说明:"......1943年曾称过伤员们的草药,1958年称过救济粮,1982年称过分田的界桩......"
最近村里要搞旅游开发,施工队不小心碰断了老秤的提绳。当晚全村人打着火把找了三里地,终于在水沟里寻回那个秤砣。月光下,"公平正直"四个字被磨得近乎透明,却比任何珠宝都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