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的秘密:一个让全村人落泪的守候故事
在皖南一个叫青溪的小山村里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。粗壮的树干要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树冠像把巨大的绿伞,遮住半个打谷场。村里人都说这棵树有灵性,但只有八十岁的徐阿婆知道,树洞里藏着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承诺。
1982年夏天,村小学的李老师突发重病。当时村里没有医生,最近的卫生院要走三十里山路。李老师的妻子徐阿婆记得,丈夫弥留之际拉着她的手说:'我教了二十年的书,最放心不下那些孩子。你帮我看着他们...等他们都走出大山...'话没说完,李老师就在这张木板床上咽了气。
徐阿婆把丈夫葬在老槐树下,第二天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树荫里。每天清晨,她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去上学;傍晚,挨个检查他们的作业。有孩子逃课去摸鱼,她就拄着竹杖满山找;谁家交不起学费,她就从蓝布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毛票。
1998年发洪水时,老槐树的根都被冲出来了。徐阿婆顶着暴雨,用麻绳把自己绑在树干上,整整守了三天。村民劝她回家,她摸着树皮上李老师刻的'教书育人'四个字说:'当家的在看呢,我不能走。'
2015年,村里最后一批学生也考进了县城高中。那天徐阿婆破例买了挂鞭炮,在槐树下放得震天响。硝烟散尽后,人们发现老人正用枯瘦的手数着树洞里的东西——那是三十多年来,每个孩子留下的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复印件,都用塑料布包得整整齐齐。
如今老槐树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,树干上的铭牌却写着'李老师守望处'。去年重阳节,从北京赶回来的张教授带着全班同学跪在树前。当年那个总逃课的捣蛋鬼,现在已是农业专家,他握着徐阿婆变形的手指说:'师娘,我们没辜负老师...您看,这是村里新建的小学教学楼图纸。'
夕阳把老人的白发染成金色,她颤巍巍地从树洞取出个铁盒。里面装着泛黄的名单,每个名字后面都画着小红旗——那是李老师生前最后一学期的点名册。风穿过槐树叶沙沙响,像是谁在轻轻应答。
1982年夏天,村小学的李老师突发重病。当时村里没有医生,最近的卫生院要走三十里山路。李老师的妻子徐阿婆记得,丈夫弥留之际拉着她的手说:'我教了二十年的书,最放心不下那些孩子。你帮我看着他们...等他们都走出大山...'话没说完,李老师就在这张木板床上咽了气。
徐阿婆把丈夫葬在老槐树下,第二天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树荫里。每天清晨,她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去上学;傍晚,挨个检查他们的作业。有孩子逃课去摸鱼,她就拄着竹杖满山找;谁家交不起学费,她就从蓝布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毛票。
1998年发洪水时,老槐树的根都被冲出来了。徐阿婆顶着暴雨,用麻绳把自己绑在树干上,整整守了三天。村民劝她回家,她摸着树皮上李老师刻的'教书育人'四个字说:'当家的在看呢,我不能走。'
2015年,村里最后一批学生也考进了县城高中。那天徐阿婆破例买了挂鞭炮,在槐树下放得震天响。硝烟散尽后,人们发现老人正用枯瘦的手数着树洞里的东西——那是三十多年来,每个孩子留下的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复印件,都用塑料布包得整整齐齐。
如今老槐树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,树干上的铭牌却写着'李老师守望处'。去年重阳节,从北京赶回来的张教授带着全班同学跪在树前。当年那个总逃课的捣蛋鬼,现在已是农业专家,他握着徐阿婆变形的手指说:'师娘,我们没辜负老师...您看,这是村里新建的小学教学楼图纸。'
夕阳把老人的白发染成金色,她颤巍巍地从树洞取出个铁盒。里面装着泛黄的名单,每个名字后面都画着小红旗——那是李老师生前最后一学期的点名册。风穿过槐树叶沙沙响,像是谁在轻轻应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