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秘密:善良木匠与百年报恩的奇缘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青溪村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村里最年长的九叔公常说,这树里住着土地公的使者。1998年夏,暴雨冲垮了进山的唯一道路,也掀开了这个埋藏百年的温情秘密。
那天清晨,早起拾柴的李家小孙子发现老槐树根部露出个暗红色的木匣。匣子上的铜锁早已锈蚀,轻轻一碰就断开了。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个桐木雕的小动物,底下压着张泛黄的毛边纸。闻讯赶来的老支书戴着老花镜,在树下念出了那段褪色的毛笔字:『光绪二十三年,饥民王守业受赠一袋粮,无以为报,琢木为记』
村委会的广播喇叭很快唤来了全村人。八十岁的周阿婆颤巍巍抚摸着那个缺角的马驹雕像,突然拍腿大叫:『这不是我家太爷爷雕的吗!』她转身从家里搬来本族谱,翻到记载着1897年大旱的那页——『七月初九,施粥予逃荒木匠,留其宿三日』。
接下来的发现更令人称奇。那只耳朵缺角的木马,正是当年周家小儿子最爱的玩具;憨态可掬的猪崽雕像,照着村里最早的那头黑毛猪模样刻的;甚至还有只断了角的黄牛,与村志记载中帮人拉犁累死的老牛分毫不差。十二件木雕,件件对应着百年前青溪村的真实故事。
暴雨停歇的第七天,省文物局的专家带着放大镜来了。他们在木匣夹层里又发现了半截账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:『张婶补衣三件,李伯赠草鞋两双,赵家小儿让过半块馍......』最后用朱砂写着:『待太平年景,当使子孙还报』
消息传开的那个赶集日,老槐树下突然来了位白发老人。他捧着个崭新的樟木箱,里面是十二件用核桃木雕的现代版小动物——有脱贫户家的光伏板山羊,村小学新建的教学楼,甚至精细刻画了去年医疗队来义诊的场景。老人说他是王守业的曾孙,在省城开了间木艺工作室。
如今这些木雕被收在村史馆最醒目的位置,玻璃柜下面压着村民新写的纸条:『2023年收外乡游客遗落钱包,已寄还』『助邻村抢收台风前稻谷』。老槐树的新枝桠上,渐渐系满了红布条,风吹过时,就像百年前那些善意在沙沙作响。
去年冬至,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悄悄在树下放了只木雕,是智能手机的模样,屏幕上刻着『直播助农销山货』几个小字。村支书笑着说,这棵老槐树啊,怕是还要再记上百年的故事。
记者采访时发现,那位送木雕的王老先生工作室里,常年收留着残疾人学徒。他桌上摆着本厚厚的册子,最新一页写着:『青溪村支教老师赠书三十册,待刻』。阳光照在那些木屑纷飞的工作台上,恍惚间与百年前的桐油灯重叠在了一起。
现在经过老槐树的人总会放慢脚步,孩子们都知道要踮脚看看树洞里有没有新的木匣子。而村里新盖的敬老院墙上,就挂着那十二件古董木雕的拓片,下面题着:善意虽小,可传百年。